![]()
翟天临造假的事,与这颗大瓜相比,就像鸡蛋碰上了银河系。
据说,明星“学霸”翟天临的翻车,导致今年毕业论文重复率的考核,直接调到了“hard”模式。如今,互联网上每天“问候”翟天临的毕业生,排队排到了几公里。
学术丑闻的冲击力,可见一斑。
那厢翟天临被喷得微博停更,这边又有个更重磅的大瓜砸过来:
世界家禽学会主席、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,被曝剽窃民企科研成果!如果这件事被证实,其性质,可比小翟沽名钓誉的操作严重多了。俨然银河系比之鸡蛋!毕竟,从名头看,杨宁堪称业界标杆式人物,还在国际组织任职,是真正代表中国学术脸面的那批人——这样的人出问题,细思极恐!
先来大致捋一捋曝光信息。
事件是这样的:河北有个企业家,叫孙大午。就是当年涉身“孙大午”案的那个孙大午。
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,不过是羽毛颜色不同。这你就不懂了,过去这种红羽鸡,只能产褐壳蛋,就是这样的:这意味着,孙大午的企业,实现了“红羽鸡产粉壳蛋”。
为什么要让红羽鸡生产粉壳蛋呢?
原来,粉壳蛋价值高,但对应白羽鸡死亡淘汰率高,小鸡时无法通过简单通过羽毛分辨雌雄,需要专业人员操作,费时费力又难养。红羽鸡相反,易辨识雌雄,好养产量高,只不过褐壳蛋价值低。
让红羽鸡产粉壳蛋,是个世界难题。过去,蛋鸡市场以进口品种为主,培育出民族的红羽粉壳蛋鸡,其市场价值可以想见。
兴奋的大午人,给新品种鸡起了个接地气的名字:大午金凤。
2015年12月,“大午金凤”配套系,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,获新品种证书。此间,“大午金凤”迅速得到市场热捧,短短几年,累计推广1.12亿只,占到全国粉壳蛋20%的市场份额。
注意,这个时候,冲突来了。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“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”(其也是世界三大蛋鸡育种公司之一),也推出一个红羽粉壳蛋鸡,名“金粉6号”。
2018年9月,在该公司承办的“智慧·中国芯”活动上,“金粉6号”被作为重大成果发布,并介绍,这是中国首个羽毛红、产蛋多、蛋重小、体重大的蛋鸡品种。
大午人奇怪了,这从外形到参数差不多的两只鸡,怎么你就成了“中国首个”呢?我们还是“世界首个”呢。
一查不要紧。
原来,位列“京粉6号”研发团队首位的杨宁,正与“大午金凤”有深度关联。大午方面称:位列研发团队次席的,华都峪口公司工作的高级畜牧师吴桂琴,还是杨宁的女学生。
大午方面的文章及证据指出:
2014年,大午集团申请在河北省范围内中试推广(即产品投产前的小规模试验)。河北省畜牧兽医局组织专家论证“大午金凤”,专家组组长正是中农大教授杨宁。
2015年,大午集团就“大午金凤”申请新品种审定,8月,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,委派专家赴大午现场审核,包括审核育种场、商品代养殖场(定兴养殖户)等。带队者还是杨宁。
杨教授何等级别的专家,包括其作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-家禽专业组组长,申请“新品种”的资料都是要过他眼的。细看流程,又审资料,其中技术问题自然一眼望穿。
大午人质疑:正是杨宁掌握了“大午金凤”育种奥妙,随后和其学生翻版出“京粉6号”!
针对民企大午的炮轰,国企“华都峪口”只回了一封严正声明:
相关证据并未呈现。我查询了“华都峪口”官网,奇怪的是:涉嫌“翻版”的“京粉6号”除了在一纸声明中出现,并没有相关产品展示。
唯独《北京日报》最新报道中,保留了疑似官网截图。
不清楚是不是事件发酵后,相关页面被从官网,紧急“撤下”了。
至于杨宁教授,好像从人间蒸发了。
需要说明的是,眼下正是杨宁教授冲刺“工程院院士”的关键阶段。
在2018年12月28日发布的《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》中,第一条“院士的标准和条件”这样表述:“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、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,热爱祖国,学风正派,品行端正,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、研究员、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,可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并当选为院士。”
其中有重要一句“学风正派,品性端正”。前不久,候选院士的李彦宏,被一群网友狠怼,就因为“品性”存在争议。
如今,杨宁教授默不作声,恐怕也是担心关键阶段,卷入“是非”,让正煮的“鸭子”飞了。
可是,沉默不能澄清真相,即使两家企业各有论据,也还有至少三条令人质疑:
1. 本着避嫌原则,作为承担家禽新品种审定重任的专家,能够从事“新品种”研究工作吗?特别是,畜禽新品种背后,有着巨大市场利益。
2. 已经审核过某新品种的相关生产及技术环节,能够在同类“竞品”研发中,担当要职么?
3. 这样涉嫌“既当球员,又当裁判”的行为,符合一位院士的学术操守么?
这些问题,需要有关方面作出回应。
一个国家的痛楚,最大莫过于学术腐坏。
特别是“毛衣战”的警示,让我们更加认识到:国家强盛,首先来自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,来自于对创新之力的尊崇;它意味着,要以空前决心,打击那些学术不端的行为,不能再容忍种种潜规则腐坏我们的学术和产业生态。
希望,大午与“华都峪口”的红羽粉蛋鸡之争,不要被异化为民企与国企的对垒,不要被扭曲为“权力再一次摆平”的丑闻。
唯有敢于直面公正公开阳光的照射,学术衣帽才更显纯净素洁。
唯有在每一起纷争中追寻真相,人们才会信奉“实事求是”,一砖一瓦一丝不苟筑强我的国。
未知那些被质疑的藏在权力或光环后的人们,能够回应这个巍峨的问号么? |
|